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46
中新社茂名9月14日电 (记者 梁盛)9月9日至11日,广东茂名市连续遭受暴雨到特大暴雨袭击,茂名市茂南区一鳄鱼养殖场围墙发生崩塌,导致场内部分鳄鱼出逃。截至14日15时记者发稿时,经当地农业农村、公安、消防等部门数日的紧张搜捕,已成功捕回出逃的鳄鱼44条。
9月9日至11日,广东茂名市连续遭受暴雨到特大暴雨袭击,茂名市茂南区一鳄鱼养殖场围墙发生崩塌,导致场内部分鳄鱼出逃。图为9月14日,工作人员捕捉到出逃的鳄鱼。 中新社记者 梁盛 摄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称,目前暂未接到鳄鱼伤人报告。
据了解,该鳄鱼养殖场位于茂名市茂南区北界罗村,事发时养殖场内共饲养了71条鳄鱼,其中69条为成年鳄鱼,2条为幼年鳄鱼,品种为暹罗鳄。11日上午,受到强降雨袭击影响,该养殖场形成严重内涝,导致部分围墙被大水冲塌,数十条鳄鱼通过两个缺口出逃。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组织了公安、武警、民兵、消防以及专业捕鳄鱼队伍,在养殖场内外展开24小时地毯式搜查、捕捉。此外,还在养殖场周边约2公里范围内,设置了51个哨点,33支巡逻队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劝导区域内村民做好防范,不要靠近和踏入养殖场邻近水域,确保安全。
记者在事发养殖场看到,一条刚刚在养殖场周边捕获的约100公斤的成年鳄鱼,被数名工作人员拖上围堤,并装入货柜车。据其中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4日凌晨4时起近10小时内,已相继捕回出逃鳄鱼3条。
目前,陆续有大型排水车开进事发现场增援,近10辆排水车对养殖场内池塘进行排水处理,预计可以在14日当天抽干池塘存水,清点场内剩余鳄鱼的数量,以便组织部署下一步工作。(完)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 (潘沁文)走进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可见一排排农舍外墙绘制着精美的中药材绘画——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黄精、重楼、三叶青,即“淳六味”。在青山环绕、绿水相伴中,当地用中药材生财,超七成百姓从事相关行业,走出一条富民路。
这样的“药乡”在浙江省并不少见。浙江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浙八味”“新浙八味”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乘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东风”,浙江省以中药探路共同富裕。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浙江省药监局”)印发《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并建立中药助共富工作专班,编制中药助共富省局支持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两张清单”,通过规范种植、制定标准等举措,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带动山区百姓增收,打造中药助共富产业图景。
中药材黄精。潘沁文 摄
制定标准 规范中药生产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决定着中药的质量,事关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施《浙江省规范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中药材指导意见(试行)》,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同时启动浙江省中药标准提升工作,积极开展省中药材(饮片)标准研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在浙江武义,用标准化建设引领中药集群提质增效成为共识。该县积极争取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机会,当地龙头企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灵芝新品种栽培及精深加工产业化研究》《灵芝、铁皮石斛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等7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87项。
2019年至今,武义县共组织标准化奖补365万元,打造了产业聚焦融合、集优良品种选育、仿野生有机栽培、中药炮制、产品研发、临床应用、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名贵珍稀药材产业集群。
同时,对于中药材而言,药用标准也极为重要。若缺乏药用标准,将极大影响其临床使用及质量安全保障。
以桑黄为例,作为一种药用真菌类药材,桑黄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就有功效记载。“早几年,桑黄所属类别不明,定位不准,我们在谋划桑黄产业拓展药用领域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团队,项目申报迟迟未能启动。”海宁市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生良说。
了解到企业困难后,浙江省药监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调研桑黄种植企业,推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桑黄种植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开展桑黄中药材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研究。
历时四年,浙江省桑黄中药材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于2022年5月正式发布。浙江省药监局药品注册与监测评估处处长王卫东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一方面规范了桑黄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可保障公众用药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带动桑黄种植业规范化发展,实现科学监管赋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拥有了“新身份”的桑黄迎来了产业新机遇。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海宁两家桑黄种植企业的合作已扩展到华东医药、桐君堂、佐力药业等药企,每年销售额可增加近千万元。该市还建成桑黄种植“共富工坊”,可提供灵活就业岗位50余个,就业人员年增收2万余元。
产业融合 促进百姓增收
如果说推进规范化生产是为了给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那么探索构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发展路径,则是立足于为百姓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在浙江遂昌金竹镇塘岭村,有一片高山梯田,数百个三叶青育苗大棚在田间星罗棋布,这里就是浙江省林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药王谷”。
浙江省林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药王谷”。傅长泳 摄
据了解,三叶青是新“浙八味”和处州本草“丽九味”道地药材重点培育品种,遂昌是“浙三叶青”的核心产区。“药王谷”基地负责人、遂昌县青苗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社长傅长泳告诉记者介绍,2011年,他仅种植了10多亩三叶青尚且卖不出去,现在,该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种植袋和技术指导等,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有效盘活了3000多亩闲置土地。
当地三叶青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得益于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在当地政策、财政支持下,该公司在遂昌落成了一条满负荷生产可年产7000万瓶冻干三叶青粉直接口服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目前,遂昌三叶青产业共带动农户310余人就业,农户增收总额达424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幅超过10%。
招引中药企业落地,提振了中药材种植户的增收信心。不仅如此,浙江省还着眼中药融合发展,推动中药与美妆产业、文化旅游、网络经济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
位于浙江磐安的“江南药镇”,是该省唯一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当地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项目,将“江南药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
又如淳安县临岐镇凭借资源优势成为浙西、赣北、皖南等地的重要中药材供应地之一,带动了周边乡镇中药材种植。当地还建设中国千岛湖中医药博物馆,增强中药文化氛围,并整合周边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为推动淳安深绿产业、乡村振兴和美丽城镇建设提供了新发展模式。
此外,在“中药+美妆”方面,浙江省支持以栀子、三叶青、白及、香柚、杨梅等特色植物资源为原料研发化妆品。如浙江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化妆品检验研究所联合实施“柚籽油提取”项目,开展以浙江特色化妆品植物原料为目标的原料端检测研究,目前已成功研发“柚”香精香料、“柚”洗护产品等系列化妆品。
以香柚为原料研发的美妆系列产品。潘沁文 摄
如今,浙江省中药产业蹄疾步稳,“药”让一座座青山成为了百姓眼中的“金山”,共富之曲奏响之江大地。(完)